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明确了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
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领域兼顾科技强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重目标,是我国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具体看,科技创新决定发展的速度,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发展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普惠性提升发展的包容度,维护发展的公平与均衡;适老助老体现发展的温度,促进银发经济蓬勃发展;数字赋能是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金融五篇大文章是统筹经济金融“一盘棋”作出的谋篇布局,是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深耕细作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经历深刻的动能转换,迫切需要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要素保障。例如发挥科技金融支持前沿科技发展的作用,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绿色金融缓解资源环境问题的作用,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发挥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作用,减少贫困、提高机会均等化、应对老龄化并增进百姓福祉。发挥数字金融实现金融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这些金融服务领域特点鲜明、各有侧重,是新时代金融工作使命所在、价值所依、力量所向。
二、坚持改革创新、精准施策,陕西不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金融的活水作用。金融五篇大文章是对传统金融功能的深化,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畅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围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供给,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一是探索健全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引导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融资倾斜。会同省级部门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专营部门、下放业务权限、构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倾斜内部信贷资源等方式,提升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服务能力。针对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效果,制定评估办法,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QFLP)试点落地,为境外机构投资陕西省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便利通道。推动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科创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和投资科技型企业。与此同时,积极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秦创原”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四贷促进”金融服务工作站,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差异化优势,探索形成多样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促进“秦创原”发挥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总窗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创新资源转化为陕西经济发展动能。
二是不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金融体系,支持陕西发展“向绿而行”。先后出台《金融支持陕西省绿色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按季度组织陕西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评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辖内绝大部分机构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或专营机构网点,有序实施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加强与政府产业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建立省内绿色项目“白名单”以支持银企开展融资对接。推动加大绿色债券融资,支持市场主体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REITs、绿色金融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多种绿色债券品种,不断拓宽支持绿色发展的资金来源。
三是探索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率。制定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推进金融支持陕西省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加大县域信贷投放。开展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行长+链长”“金融兴产强县三农行动”等工作,发挥产业链对上下游涉农企业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聚焦城市转型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要求,持续深化两大领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搭建“新”机制,推出“新”服务,定制“新”产品,打造“新”模式,释放“新”动能。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试验区已在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光伏产业、转型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新市民金融服务、金融健康教育、特色保险、担保一体化等方面形成若干“铜川案例”,反映试验区建设成效的“铜川指数”由2021年的25.06提升至2023年的38.62。
四是着眼于老年群体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需求,完善高质量养老金融服务。推动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扩大试点范围的部署安排在陕落地,向金融机构推送养老服务清单企业。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通过为养老群体提供更加稳健的养老储蓄产品,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制定差别化信贷产品,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升对养老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金融机构依托专业化养老机构收费权等创新推出专属产品,打造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推进金融机构适老化建设,指导银行机构持续优化老年人支付服务配套设施和办理流程,巩固适老化支付服务全覆盖工作成效,全省银行网点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普遍设立“爱心窗口”。
五是统筹谋划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构建金融数字化服务新生态。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全省金融科技发展、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文件,明确金融与科技融合、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目标方向和实施路径。开展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指导金融机构从战略布局、数据应用、服务升级、基础支撑、生态体系等方面高质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已形成57项数字金融典型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数字人民币在文化旅游、政务服务、居民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指导金融机构申报涉农数字金融项目,助力涉农金融产品、服务渠道、业务流程数字化升级。
三、持续深耕五大领域,不断增强金融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要求和陕西区域实际,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发力,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为谱写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一是精准把握金融五篇大文章主要着力点,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小科技企业等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打造接力式的科技金融生态。丰富绿色金融工具,创新和优化绿色投资机制,推动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聚焦农信社改革,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化险,满足涉农主体和县域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加快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防范数字金融风险,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数字金融生态环境。
二是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加强信贷监测与指引,推动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持续加大科技、绿色、普惠、养老领域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落地实施,引导金融机构不断优化五大领域信贷结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丰富金融产品体系,在区域内逐步推广碳挂钩贷款、惠老助老贷款等创新的产品及服务方案,并建立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和金融服务的技术水平。
三是持续加强部门间以及政银企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形成政策合力。联合工信、科技、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细化政策举措,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银企”信息对接共享,畅通科技、绿色等五大领域优质企业名单的更新报送机制,助力金融服务精准对接。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合力,把财政性资金作为重要要素融入有效融资过程中,将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贴息奖补等措施与五大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支持相结合,更好地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
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守正创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内控制度,严格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相关业务,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业务提供更有利的生态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编辑:进升
审核:纪馨